|
|
 |
|
茶山花海 夢的田園 |
|
|
文章來源:本刊原創 更新時間:
2013-5-16 |
|
|
 |
“大陸阿里山”里的茶園、櫻花。 |
云霧繚繞的茶山層層疊疊,一直綿延向遠方天際,空氣中彌漫著陣陣茶香;緋艷絢麗的櫻林,數萬株櫻花競相怒放,一樹樹粉紅大紅的櫻花燦若云霞,點綴在碧綠茶園之間……初春二月,我們來到這個被譽為“大陸阿里山”的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核心區永福鎮時,飽覽了這般令人心醉的清新美景。
在創業園區工作的朋友自告奮勇當了我們的導游。她告訴我們,漳平是“中國花木之鄉”,而永福是“中國杜鵑花之鄉”,素有“高山花園”的美名,這里氣候溫和,四季如春,清爽宜人,其自然條件與臺灣阿里山極為相似;又因其為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核心區,種植臺灣高山茶5.5萬畝,茶葉面積是臺灣高海拔茶園總量的近五分之四,是大陸地區最大的臺灣軟枝烏龍茶生產基地。因此,永福這塊寶地,被臺商們譽為“大陸阿里山”。
尋夢“大陸阿里山”
在臺品櫻花茶園,聚滿了前來賞櫻的游人,他們一邊不停地發出贊嘆聲,一邊紛紛用手中的相機、手機拍照、留影。的確,這里美不勝收:遠處山巒如黛,丘陵起伏連綿;近處滿山茶樹蔥綠,青翠欲滴,涌起滾滾碧浪。而一株株櫻花點綴著山巒,似一道多彩的花帶在山巒間飄散開來。“櫻花真是美爆了!”徜徉櫻花茶園中,所有人的心都醉了。
“謝東慶先生是這片櫻花茶園的主人,他是第一個到永福種茶的臺灣人。”朋友告訴我們,茶業是臺灣精致農業的典型代表,在品種資源、栽培技術、設備工藝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,但受制于土地資源缺乏,經營規模難以擴大。由于漳平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優勢,更有廣闊的山地資源,發展高山茶產業潛力很大。于是,帶著地圖找到永福的臺灣人謝東慶成了第一個“吃螃蟹”的人,他投資開辟了千畝茶場,生產永福高山茶,獲得了成功。
此后,漳平以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良好的投資環境,吸引了大批臺商前來考察投資,成功創建了臺灣農民創業園。2008年2月,經農業部、國臺辦批準,升格為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。如今,臺灣農民創業園已入駐臺資企業59家,常住臺商500多人,其中高山茶企業48家,種植面積5.5萬畝。茶園種植、茶葉加工均采用臺灣精致農業先進技術,生產的高山茶得到了兩岸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同與肯定,在大型茶事評比活動中屢獲金獎,并成為“故宮貢茶”。
打造“夢的田園”
行走在茶園,路邊一樹樹櫻花開得如此絢爛多姿,粉紅的、朱紅的、艷紅的……隨手撿起幾朵飄落地上的櫻花,仔細一看,那櫻花瓣小巧玲瓏,清秀可人,一股淡淡的清香,沁人心脾。
來自臺灣的茶園管理人向我們介紹說,櫻花樹是10多年前從臺灣引進的,當時建茶園的時候,想到這里和阿里山很像,就在茶園間種一些櫻花懷舊。沒想到10多年后,櫻花越種越多、越種越美,成了當地休閑農業生態旅游的一大美景。漫步其中,我仿佛看見了古代詩人筆下“小園新種紅櫻樹,閑繞花枝便當游”的閑情逸致。
茶園管理人告訴我們,櫻花綻放時很美,但花期很短,開花到凋謝只有7天時間。整棵櫻樹從開花到全謝大約16天左右。因此,在永福種植的櫻花,采取錯開時間種植,可延長花期。
茶山花海風景無限,為了打造這無數人夢中的田園,近幾年,漳平在引進臺灣成熟農業生產的同時,著力發展田園景觀與農耕文化相結合的鄉村旅游產業。除在創業園區5萬多畝茶山套種櫻花外,去年還投資2000多萬元打造“規模一流、品種一流、景觀一流”的永福櫻花園。櫻花園景觀包括花語梯、香雪海觀景臺、兩岸櫻緣橋、映山亭、浴花亭等,建成后將與臺緣山莊、臺緣廣場、十里花溪等原有景點相連,成為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區休閑觀光旅游的又一亮點。
“中國櫻花美,漳平最先開”
現在,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區的茶山已套種櫻花9萬多株,永福櫻花園內種植櫻花1300多株,總量達10萬株,櫻花數量創中國各地櫻花園之最。櫻花品種主要有中國紅、緋寒櫻、云南櫻、染井吉野櫻、福建山櫻等。而不同品種、不同地方的櫻花,其盛開時間也不盡相同。由于漳平處于高海拔地區,每年1月,茶園櫻花就早早盛開,到2月初至3月底則是盛然綻放,因此有“中國櫻花美,漳平最先開”之美譽。在為春節倍增喜氣的同時,也成為人們踏春賞花的好去處,創造了滿山皆是看花人的盛況。
朋友說,就這段時間,永福櫻花美景吸引了廈門、泉州等沿海城市的眾多自駕團隊和周邊縣市大量市民前來觀賞。媒體人士、各地游客紛紛用鏡頭捕捉美景,并在媒體上圖文并茂進行展示,這些圖文被各大網站爭相刊發或轉載,吸引了眾多網民圍觀熱議,網友們爭相邀約漳平賞花。
“我們去喝杯地道的臺灣高山茶吧!”朋友說著,引我們走進茶山上的觀景樓。只見大廳里擺放著木式古典茶桌,陳列了各式各樣包裝精美的高山茶,室內彌漫著一陣陣沁人肺腑的茶香。主人親自泡上一壺濃香的高山茶,讓大家品嘗。沸水沖入壺中,茶粒在水中翻滾,頃刻間,茶色變得碧瑩清亮,清香四溢。一杯喝下,口齒留香,回味無窮。
“大陸阿里山真美,明年這時,我們還來看櫻花!”賞櫻花、品香茗,來到這里的人們,無不陶醉于這美景與香茗的神韻之中! 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