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刊特約中共中央黨校教授、博士生導師張希賢為組長的課題組對十八大報告深度解讀,以幫助全省廣大讀者更加深刻地學習、領會報告精神。
——編 者
踐行宗旨的新手段——
建設服務型黨組織
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,也是我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基本目標指南。我黨高度重視宗旨建設,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建設“服務型”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新命題,可以說是我黨服務理念的又一次升華,宗旨踐行手段的又一次大發展,它的提出再一次把黨的宗旨建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。
一、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意義、要求和目標
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有推動發展、服務群眾、凝聚人心、促進和諧的作用。只有一個真心為群眾服務的黨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信任、獲得群眾的支持,才能把群眾凝聚起來為實現黨的理想而奮斗;也只有黨充分發揮服務職能,協調好黨與群眾以及群眾與群眾之間的關系,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;而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社會也必然是一個關系和諧、人心聚合的社會。正是深刻地認識到了黨服務功能的重要性,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“服務型”黨組織的新命題。它要求我黨在推動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過程中,必須堅持以服務為主題,打造一支精良的服務隊伍,建設一個完善的服務體系,建立一套相互銜接、互相適應、相互促進的服務機制,營造一個黨群關系和諧的局面。同時,要努力實現上級黨組織服務基層黨組織、黨組織服務黨員、黨員服務群眾,黨組織、黨員和群眾共同服務社會、服務發展的目標。
二、整體推進服務體系建設
我們把黨組織的服務領域、服務項目、服務載體、服務渠道以及服務資源的整合等看做是各個不同的小體系,它們之間互相聯系、相互影響,進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大系統。而作為一個服務系統必須要整體推進。
一是要科學設立服務項目。各地黨組織必須在深入群眾、了解群眾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,設立服務項目。對于群眾迫切希望的、本地黨組織又有足夠能力完成的服務項目,要優先設置;對于群眾迫切要求的但由于能力限制難以開展的服務項目,要慎重設置,對于群眾要求不那么迫切但組織迫切需要的服務項目,要巧妙設置。二是要不斷創新服務載體,拓寬服務渠道,不斷豐富服務下鄉活動、入戶談心服務活動等活動形式,建立綜合服務中心、黨員服務站等服務平臺提供一站式服務、便捷式服務。三是要不斷拓寬服務領域,以服務為切入點,擴大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。四是要進一步加大部門資源整合力度,使各部門間相互配合形成合力。組織部門要打破部門限制,整合各個部門的服務資源;宣傳部門要大力宣傳各類成功經驗,不斷擴大組織建設成果。紀檢部門要嚴格查處以服務為幌子,攫取群眾利益的黨員和干部。
三、打造一支強有力的服務隊伍
沒有一支強有力的服務隊伍,就不可能承載高水平的服務職能,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關鍵就是要有一支素質高、能力強、經驗足的服務隊伍。這就要求:首先,要強化干部隊伍的建設。必須配強領導班子成員,增強黨組織的服務領導力,進一步完善干部選拔、培養、使用、考核機制,使那些服務能力強、業務水平高、專業素質優的德才兼備人才進入領導班子。其次,要強化黨員隊伍建設。一方面要優化黨員隊伍結構,大力發展優秀年輕人才加入黨組織,堅決清除黨內不合格黨員。另一方面要尊重黨員主體地位,調動黨員服務積極性。要充分保障黨員權利,關心黨員生活,善于用精神和物質激勵相結合的方式充分激發黨員服務熱情。最后,要加大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力度。通過教育使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,提高業務能力,端正服務態度。要通過上黨課、組織黨員互觀互學、開展座談交流活動等形式,分層次、有針對地進行黨員干部教育。
四、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務制度
制度具有長期性、可持續性,服務型黨組織能否長期地發揮功能,關鍵要看制度建設是否跟得上。制度是由制度要素組成,像各種要求、規定、條例等。如果把這些要素連接起來,使之相互銜接、互相適應,那么制度便成了制度體系,便可以作為一個系統發揮整體效應。因此,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體系。
第一,建立群眾訴求表達機制和群眾訴求應答機制。服務群眾的前提是要了解群眾心聲、清楚群眾需求,群眾訴求表達機制的建立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;同時,為了保證群眾訴求得到及時回應,必須建立起相應的應答機制,明確規定答復時間、方式和程序,防止出現有人聽無人問的現象。第二,建立問題調處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。第三,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。第四,建立科學的經費保障機制。經費是加強組織建設,確保組織健康有序運轉的重要保證。隨著黨組織服務功能的強化、服務水平的提高,服務費用必然隨之增加,否則勢必限制服務功能的發揮,因此,建立充足的經費保障機制勢在必行。
。ㄖ笇Ы淌冢簭埾Yt 課題組成員:田洪先)
推動發展的新動力——
建設創新型黨組織
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:“全黨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,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、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,建設學習型、服務型、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,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。”報告提出的“三型”黨建目標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基本定位,又提出了加強黨的建設的新要求,表明我們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把握更自覺、更全面、更深刻。
一、直面問題新論斷
“三型”黨建目標中,“建設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”的論斷令人耳目一新,這在黨代會報告中是首次提出。創新型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三大特征之一,彰顯著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理論及實踐原則,體現了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實事求是、與時俱進、求真務實的理論品格和實踐品格。強調創新型政黨,就是強調新時期面對新問題的解題方法。
目前,我們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,世情、國情、黨情的深刻變化都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,黨面臨的長期執政的考驗、改革開放的考驗、市場經濟的考驗、外部環境的考驗是長期的、復雜的、嚴峻的,落實黨要管黨、從嚴治黨的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和緊迫。
報告從黨的自身建設出發,從具體工作出發,從當下亟須解決的問題出發,從理想信念、黨群關系、黨內民主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、黨管人才、基層組織創新、反腐敗、黨的紀律等8個方面,強調了當前及今后5年的黨建工作重心。報告對8個方面表述的重要觀點都有明確的現實針對性。應對“四大考驗“、防止 “四大危險”,我們必須大力推進創新型政黨建設。
二、直面發展新抉擇
十八大報告中關于“創新”的論述給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:要發展必創新。這是我黨、我國實現科學發展的新抉擇。比如報告指出“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,要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,不斷推進理論創新、科技創新、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”。又如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,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”。再如“形勢的發展、事業的開拓、人民的期待,都要求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”,等等,這些論述都足以說明這個道理。
建設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,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實踐創新、理論創新、制度創新,使黨的建設不斷適應黨的事業的發展要求,要求我們不斷創新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,建立健全以黨章為根本、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,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、制度化、規范化,發展黨內民主,進一步增強黨的創造活力。
三、直面發展新舉措
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,黨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關鍵在各級黨組織。實現科學發展,必須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。十八大報告提出:“創新基層黨建工作,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。”這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;鶎咏M織建設是黨的一切工作的基礎,也是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得以不斷推進的動力所在、能量所在。沒有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創造活力,我黨的活力和優勢就發揮不出來。因此,我們必須建設創新型黨組織,充分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、服務群眾、凝聚人心、促進和諧的作用。
報告從8個方面論述了建設創新型黨組織的重大舉措。這8方面措施具體而緊急,細微而關乎根本,有重申也有創新,必須扎扎實實地貫徹好、落實好。其中的創新點在于:
尊重基層首創精神,推廣基層黨建新經驗。比如,基層首創的“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”、“縣級黨代會試行的提案制度”;還有,“服務型黨組織”也是基層在實踐中根據形勢的變化和群眾的需求而提出的。改革開放以來的創新基本都首先發端于基層?偨Y基層經驗,提升到理論又反過來指導實踐,恰恰是黨的代表大會的職責。
夯實基層物質基礎,提供資源、資金保障制度化。報告提出要“加強城鄉基層黨建資源整合,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制度。”
筑牢基層組織基礎,建設高素質基層黨員干部隊伍。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措施,如“改進對流動黨員的教育、管理、服務”;“提高發展黨員質量,重視從青年工人、農民、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”;“健全黨員能進能出機制,優化黨員隊伍結構”等等。同時也重申要“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”;“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,強化農村、城市社區黨組織建設,加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、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力度”等重大舉措。
總之,建設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,是我們黨長期執政的必然要求,建設創新型的黨組織,是推動科學發展的新動力。
。ㄖ笇Ы淌冢簭埾Yt 課題組成員:劉治強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