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雖然年輕,但劉文麗(左)剛上任不久就得到村兩委干部和村民的支持與信任,有什么事都會和她商量。 |
2010年,23歲的劉文麗從福建農林大學畢業后,被省委組織部選聘到壽寧縣竹管垅鄉江岔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。在不久前舉行的江岔村兩委換屆選舉中,25歲的她卻被村民以高票推選為他們的“當家人”。面對村民的期待,劉文麗放棄安排工作的機會,繼續留在小山村,把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“一肩挑”,成為福建省首位由村民推選,高票當選村委會主任,滿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的女大學生村官。
“一個小女孩來村里能干什么呀?”離開校門進“農門”,從學生變村官,面對村民疑惑的目光和敬而遠之的神情,她曾失落迷惘,也曾被村民氣得傷心掉淚。“語言不通,加上自己年輕,村民都不愛搭理我,”她說。劉文麗老家在壽寧平溪鄉,到江岔村里坐班車要3個多小時,所用方言完全不同。“要想融入村民,先要攻克語言關”,她暗下決心。每天一有時間,她就到村民們喜歡集聚的地方聽他們聊天,從最初的一頭霧水,到漸漸能聽說一些,她開始走家串戶拉家常。今年7歲的吳正浩,幾年前父親車禍遇難,母親改嫁,與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的老奶奶相依為命,是村里的低保對象。劉文麗在和村民拉家常中,被這一家庭的困境所震驚,她立即幫助其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,最終將吳正浩列入了孤兒補助對象,每月獲得了600元補助。
江岔村的發展相對滯后,看著村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還比較落后,而村里的學校又半荒廢著,劉文麗思忖著如何將其利用和改善。當村兩委將這項工作交給她時,她一方面對內協調相關事宜,一方面積極跑文體部門反映,終于爭取到支持,為村里建起了農民體育健身點。
村里修自來水,她與群眾一起投工投勞;農忙時節,上山幫助采茶……住農家、干農活、說“農話”、辦“農事”,她與村民打成一片,終于贏得了村民的信賴。
為讓自己盡快成長,劉文麗主動頂任務、挑擔子。從發展黨員到帶頭推進創先爭優活動,從普通材料歸檔到生態村申報材料整理,從開展家園清潔整頓到完善村基礎設施建設,或獨擋一面,或協助配合。兩年來,劉文麗參加市、縣組織部門舉辦的崗前、崗中培訓和大學生村官交流學習等學習培訓活動,還參加了由農業部舉辦的“大學生村官華西培訓班”。
擔任兩年村支部書記助理后,讓她深深地戀上了這片土地。“這兩年我覺得特別充實,現在我對村里的情況都非常熟悉了,應該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。”劉文麗找到鄉黨委書記溫加生表達自己想留下的的意愿,并獲得了鄉領導支持。
 |
看到村民吳宜雙今年的茶葉收成好,剛當選江岔村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的大學生村官劉文麗(右)打算在全村推廣。 |
|